中國青年網(wǎng)南陽8月21日電(記者 王文壇)探尋漢代歷史的蹤跡,去哪里?答案之一,就在塵封2000余年地下的青石上。河南省南陽市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漢畫的故鄉(xiāng),一個值得三顧的地方,擁有豐富的漢代文化遺產(chǎn)。了解漢代,漢畫像石是重要載體。
漢畫像石是漢代墓室、祠堂、石闕上的裝飾石刻藝術,漢代民間藝人以石為地、以刀代筆,把他們的故事鐫刻在石頭上,作為建筑和裝飾的材料,歷經(jīng)千年,一直留存到今天。
圖為畫像石—黃龍 楚曉儷 攝
作為中國第一座漢代畫像石刻專題博物館,南陽漢畫館規(guī)模最大、藏品數(shù)量最多。南陽漢畫館創(chuàng)建于1935年10月10日,是我國早期的博物館之ー。
這些畫像石題材廣泛,涵蓋了漢代社會的各個方面,如生產(chǎn)勞動、宴飲娛樂、風土民情、軍事戰(zhàn)爭等。以其精湛的技藝和豐富的內(nèi)容成為研究漢代社會、文化和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胺Q一部刻在石頭上的“漢代百科全書”。
歷史學家翦伯贊說:“在中國歷史上,再也沒有一個時代比漢代更好地在石板上刻出當時現(xiàn)實生活的形式和流行的故事來?!?/div>
圖為許阿瞿墓志銘畫像石。楚曉儷 攝
許阿瞿墓志銘畫像石被譽為南陽漢畫館的鎮(zhèn)館之寶之一,屬國家一級文物,1973年出土于南陽。石上不僅有精美的畫像,并有目前我國發(fā)現(xiàn)最早的有墓主人姓名與確切紀年的墓志銘。
墓志銘共136字,記述了東漢建寧三年年僅五歲的墓主人許阿瞿不幸夭折,父母非常傷心刻下銘文,希望上天的神靈和逝去的先祖在另一個世界里照顧好他們的孩子。
1973年,郭沫若翻譯銘文之后,曾經(jīng)感慨:“許阿瞿非大地主之子莫數(shù),五歲就能享此大福。”
這塊畫像石惟妙惟肖地描繪小阿瞿4歲過生日時觀看樂舞表演的場景。畫像分上下兩格,上格左一幼童(即墓主)坐于榻上,上題銘“許阿瞿”,旁為仆童服侍,許阿瞿前有三幼童,或托木鳥或玩耍給他看。下層一格為舞樂場面。人物或叩盤擊節(jié)或跳盤鼓舞或起樂伴奏。妙趣橫生,豐富多彩。
圖為嫦娥奔月畫像石。楚曉儷 攝
嫦娥奔月的故事傳說,到了漢代已廣為流傳。1964年出土的《嫦娥奔月》漢石刻最為珍貴,被確定為國家一級文物,也是南陽漢畫館鎮(zhèn)館之寶之一。
2016年6月,此《嫦娥奔月》拓片搭載神舟九號飛船,遨游太空后返回地面,完成了它的神奇之旅,真正完成了千百年來中國人的登月夢想。
漢代人怎樣消遣時光?賞樂、斗雞、舞樂百戲、面具表演、射牛、田獵、格斗......這些都被一一記錄在畫像石上,再現(xiàn)了社會生活的繁榮景象。漢畫像石描繪歷史、生產(chǎn)、教育、游戲多種場景,勾勒出一幅漢代的生活畫卷,成為漢代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