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8月25日,在新鄭李家樓,伴隨著春秋時期鄭國國君墓的意外發(fā)現(xiàn),眾多珍貴文物出土,一對“并蒂蓮花”姊妹壺——蓮鶴方壺驚動四方。
在李家樓“鄭公大墓”發(fā)現(xiàn)100周年紀(jì)念日即將到來之際,本報助力分藏在海峽兩岸四城五家博物館的這批文物實現(xiàn)“云團聚”的采訪進入第二站。8月20日,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丁孟在北京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采訪,講述了這對國寶姊妹壺的傳奇經(jīng)歷。
成為1927年建立的河南博物館(河南博物院前身)首批收藏文物10年之后,這對驚艷世人的姊妹壺開啟了多舛的命運。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在戰(zhàn)爭的硝煙里,以蓮鶴方壺為代表的珍貴文物輾轉(zhuǎn)多地、顛沛流離。
“1950年,河南省文物保管委員會代表會同中央文化部代表共赴重慶,接收河南博物館存渝古物?!倍∶辖榻B,當(dāng)時的文化部挑取其中新鄭、輝縣兩地出土的青銅器51件調(diào)往北京,后分別為北京故宮博物院和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
至此,蓮鶴方壺中的一件被調(diào)往北京,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另外一件則被運回河南,入藏河南博物館。
“蓮鶴方壺作為國寶級文物,曾長期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青銅器館中展出,因為它在這個展覽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蓮鶴方壺也自帶光輝,廣大觀眾對此也耳熟能詳。人們通過蓮鶴方壺可以看到中國的青銅藝術(shù)是如何走向新潮流、如何在春秋各國中興起,進而傳遍各地?!倍∶险f。
蓮鶴方壺體現(xiàn)了春秋時代高超的青銅器制造工藝。器身的龍耳、虎足和頂上的立鶴,均采用了當(dāng)時先進的分鑄法,整體則運用了圓雕、淺浮雕、細(xì)刻、焊接等多種技法。
“剛送來北京的時候,它早已無復(fù)往日的榮光?!倍∶险f,方壺的器腹裂開不規(guī)則形狀的大口子,耳朵也掉了一個。花了半個多月的時間,專家們焊接耳朵、補配腹部參差不齊的口子,再往上做舊,才總算讓這件稀世珍寶重獲新生。
在老一輩青銅器修復(fù)大師趙振茂的領(lǐng)銜下,北京故宮博物院文物修復(fù)廠還成功制作出了逼真的復(fù)制品,采用重量接近原件的錫鋅合金鑄造,其表面的銹跡更是看上去仿如歷經(jīng)時代氧化斑駁的青銅古物,只為讓更多的人能夠欣賞到蓮鶴方壺的風(fēng)采。
1988年,北京故宮博物院發(fā)行了一套《國寶》明信片,蓮鶴方壺就在其中;2003年,國家郵政局發(fā)行的《東周青銅器》特種郵票也有蓮鶴方壺的絕美身影;2012年,在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全院職工投票的“故宮人最喜愛的文物”評選活動中,蓮鶴方壺等11件文物被評為“故宮人最喜愛的文物”。
2006年3月,北京故宮博物院接到河南博物院的參展邀請,丁孟被指定一路護送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蓮鶴方壺前往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供圖 牛愛紅 攝
“為了這次特展,我們做了周密的方案。在這只蓮鶴方壺‘出門’前,我們文保中心的青銅器修復(fù)專家對蓮鶴方壺做了全面的檢測和保護?!倍∶险f,為安全護送蓮鶴方壺,北京故宮博物院與包裝運輸公司進行反復(fù)溝通,對包裝方案做了多次預(yù)演。“由于飛機起降會有震動,會對文物產(chǎn)生影響,我們采取陸路運輸?shù)姆绞?,在安全行駛速度限制下,歷經(jīng)十多個小時,提前兩天安全抵達河南博物院。
2006年4月28日,“國之重寶——蓮鶴方壺特別展”在河南博物院開展。一對被譽為“時代精神之象征”的國寶“姐妹”,終于在分離半個多世紀(jì)后得以團聚,在河南博物院“合體”展出3個月。
河南日報資料圖片 史長來 攝
“兩只蓮鶴方壺相依相伴地矗立在特制的展柜里,雖然展廳人頭攢動,但是蓮鶴方壺依然是鶴舞青蓮、靜默生姿。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美好的畫面,也實現(xiàn)了那個美好的瞬間。”丁孟回憶起2006年的那個瞬間,感動依然。
除了蓮鶴方壺,北京故宮博物院還珍藏有龍耳虎足方壺、牢鼎、镈鐘等共5件鄭公大墓出土的珍貴文物?!澳壳扒嚆~器館正在整修改造中,等展館重啟的時候,希望有更多朋友能夠來看一看蓮鶴方壺。”丁孟說。
海報設(shè)計: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