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6月1日,河寶帶大家打卡中原地區(qū)建筑面積最大的綜合性農業(yè)博物館——河南農業(yè)大學中原農業(yè)博物館,它的總建筑面積達8400多平方米。
如果你想看標本,這里一定能滿足!館內收藏有植物標本10萬多份,昆蟲標本15萬余號,動物標本3000多件,土壤標本400多個類型。
最關鍵的,在這里,還能了解到農業(yè)教育家和作物育種學家,中國玉米育種奠基人之一吳紹骙先生(1905年2月12日—1998年3月30日)的感人事跡!
吳紹骙的譯作
新中國成立后,吳紹骙先生毅然來到河南開封,在河大農學院任教。
他長期從事玉米雜種優(yōu)勢利用研究,最早提出根據自交系類型異同或親緣遠近合理配制玉米雙交種和選二環(huán)系的原則。
20世紀50年代初在國內倡導玉米品種間雜交種和綜合種的選育利用,并采用異地培育法以加速世代進程,推動了我國玉米育種發(fā)展進程。
展館種子墻
作為“農業(yè)”專家,吳紹骙先生在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上具體做出了哪些突出貢獻呢?
一是,在國際上第一個用田間實驗的方法證明了雜交育種優(yōu)勢理論;二是,在我國第一個把雜交育種優(yōu)勢理論運用到玉米育種領域;三是,在國際上首創(chuàng)了作物異地培育理論,開辟南北穿梭育種的先河。
南繁育種使作物育種時間縮短了一半,該技術隨即在水稻、花生、蔬菜等作物的育種中普及,現(xiàn)在全國70%農作物的培育都在運用此理論。袁隆平院士曾評價說,“雜交水稻的成功一半功勞應該歸功于南繁育種”。
令人敬佩的還有吳紹骙先生一生對黨的追求。他在85歲、88歲、92歲高齡時三次遞交入黨申請書,強烈表達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夙愿。終于在92歲高齡時,期待了半個多世紀的吳紹骙同志,在病房里舉行了入黨宣誓,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展館吳紹骙先生浮雕塑像
入黨后,他更加忘我地工作,甚至把93歲生日的祝壽會變成了學術研討會。但這也成了吳老先生最后一次召集會議,僅一個月后他溘然離世。
49年弘農愛國,60載入黨夢想,吳紹骙先生用他的一生詮釋了“忠誠與擔當”。
學習標本知識,感悟前輩愛國愛黨情懷,這里值得你來一趟?。靶【?文圖 馬紹坤 魏凱/視頻)
編輯:張龍(大) 審核 :銀新玉